青岛历史博物馆中的文物介绍青岛历史博物馆中的文物青岛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青岛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北魏石佛造像

在青岛市博物馆西区一楼大厅里有两尊北魏时期的石佛造像静立中央,神态安宁,身姿飘逸,是青岛市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其中一个。

两尊佛造像身高约一丈八尺(约今 6 米),俗称“丈八佛”,每尊重约 30 吨。两尊佛像造型基本相同,头作高肉髻,是修行道行高深的象征。

面型削瘦适中,深目高鼻,面带微笑。内着僧袛支,束带结于胸前下垂,外着褒衣博带式正披,衣纹断面呈“V”字形。赤足立于莲花座上,莲花瓣呈尖头状,下设方形须弥座。

两尊佛像的手势,都是右手上扬,施无畏印,表示佛无所顾忌、庇护众生;左手下垂,掌心向外,施与愿印,表示佛满足众生的梦想,普度众生。

这两尊佛造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的杰出之作,对研究北魏时期民族的社会政治、宗教和石雕艺术史以及山东历史文化进步等,都具有重要的价格。

青岛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宋钧窑鼓式洗

青岛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宋代钧窑鼓式洗,该洗为 1965 年 12 月 27 日入藏青岛市博物馆,是三大镇馆之宝其中一个。洗直口,浅弧腹,呈鼓式,平底,下有三兽足。外口沿下和近底部分别饰有两周等距离的乳钉纹,上周二十个,下周十八个。

器胎体厚而匀称,釉层肥厚滋润,通体内外施釉,洗外壁釉层肥厚呈玫瑰紫色,器内施天蓝色釉,上有蚯蚓走泥纹及桔皮纹。器底褐釉的斑驳古拙与绚丽莹润的釉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器底一侧清晰可见刻有“一”字款,笔道遒劲,荡漾出独特的时代气息。

钧窑,宋代五大名窑其中一个,位于河南省禹县神垢镇。钧瓷是宋代青瓷系创烧的窑变新品种,开创于北宋初期,盛烧于北宋晚期。钧窑以其坚实的胎质,古朴的造型、绚丽多姿的窑变釉,于宋徽宗年间被确定为专烧御用贡瓷。

钧瓷以氧化铜为主要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出玫瑰紫、海棠红、天蓝、天青、月白等釉色,特别是在通体天蓝色中,闪烁着紫色的斑块,如火如霞,极为美观。造型除日常生活用品外,陈列瓷也较为多见,如各式花盆、托、洗、尊等。

传世宋钧窑器底刻有“一”至“十”的其中一位数字,据《南窑笔记》记载:“有一二数目字样于底足之间,配合一付之记号也”。经考证,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也就是说底部刻有“一”字的洗是同类器物里尺寸最大的,且数字是器物配对的记号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