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14岁属于什么人?孩子犯错,家长要负哪些责任?法律专家详解监护人职责 未满1

当孩子在学校打架、擅自充值游戏,甚至卷入法律纠纷,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孩子还小,不懂事!” 但法律真的这样认为吗满14岁的孩子,法律定义为“未成年人”,并根据年龄细分为两类:

  • 8岁下面内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有行为需监护人代理;
  • 8-14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仅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符的行为(如小额购物),其他行为需监护人同意或追认。

但法律上的“不懂事”,绝不等于“无责任”。孩子犯错,家长可能面临巨额赔偿、强制管教要求,甚至失去监护权


一、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不仅是道德义务

根据《民法典》和《刑法》,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若孩子行为造成他人或社会损失,监护人需承担下面内容责任:

  1. 民事赔偿

    • 案例:12岁孩子偷刷父母银行卡充值游戏数万元,商家有权要求家长全额退款;
    • 法律依据:监护人需为孩子的侵权行为承担经济赔偿(《民法典》第1188条)。
  2. 管教责任

    • 若孩子屡次违法(如校园欺凌),法院可责令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或由 收容教养。
  3. 监护权撤销风险

    • 极端案例:父亲长期虐待女儿,被撤销监护权后仍需支付抚养费(《民法典》第37条)。

二、刑事责任的“年龄红线”:家长必须警惕!

虽然未满14岁一般不承担刑责,但三种例外情形家长不可不知

年龄 需担责的犯罪行为 法律后果
12-14岁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严重残疾 最高检核准后可追究刑事责任
14-16岁 强奸、抢劫、 等8类重罪 承担刑责,但应从轻处罚
任何年龄 教唆孩子犯罪者 从重处罚(《刑法》第29条)

个人见解:法律对低龄犯罪者的大度,本质是给教育改造留出空间,而非纵容。家长的失职,可能将孩子推向更严重的犯罪深渊!


三、怎样履行监护责任法律认可的3个关键行动

  1. 财产管理

    • 及时设置手机支付指纹验证、关闭大额免密支付,避免孩子非理性消费。
  2. 行为监督与教育

    • 定期沟通校园生活,若发现孩子遭遇霸凌或参与不良行为,立即联系学校并留存证据
  3. 法律工具应用

    • 保留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等,在孩子权益受损时作为 依据;
    • 若孩子涉及案件,第一时刻聘请律师陪同询问,避免其受诱导。

“别人家孩子欺负我娃,对方家长不赔怎么办”

此时可双轨 :

  1. 民事起诉:要求对方监护人赔偿医疗费、灵魂损失费;
  2. 行政举报:向公安机关报案,若对方孩子满14岁可能面临治安处罚,家长需承担管教责任。

核心提示: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大度”,始终以监护人尽责为前提。逃避责任,只会让孩子与自己在法律泥潭中越陷越深!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