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重点项目以102项重大工程为核心,覆盖交通、能源、科技、生态、民生等领域,旨在支撑高质量进步和现代化建设。下面内容是主要分类及代表性项目:
一、交通基础设施升级
1. 民族骨干通道建设
民族高速公路网扩容:京港澳、京沪等早期繁忙路段改扩建(如京港澳高速广州至深圳段)。
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连接西江与北部湾,促进西南出海)。
进藏入疆通道:G4216沿江高速(宜宾至攀枝花)、G7611昭通至香格里拉段。
2. 综合交通枢纽
杭州西高铁站、长沙黄花机场等客运枢纽,强化“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二、现代能源体系构建
1. 清洁能源基地
长江清洁能源走廊(全球最大水电集群)。
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全球第一,风光装机总量超煤电。
2. 能源安全工程
油气增产:原油产量稳超2亿吨,天然气持续增产。
核电扩容:在运装机达5808万千瓦。
三、科技创新前沿突破
1. 战略科技力量
民族实验室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活健壮等领域。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成电路、生物育种、深空深海技术。
2. 数字经济与智能化
算力网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民族枢纽节点(填补区域空白)。
北斗领航工程:高精度导航应用覆盖交通、物流。
四、绿色低碳转型
1. 污染防治攻坚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80%产能完成)。
大气治理: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地级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87.5%。
2. 生态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沙体系治理:森林覆盖率进步到24.1%。
海岸带生态修复:陆海统筹保护工程。
五、城市更新与民生保障
1.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全国开工19.5万个小区,更新燃气管道21万公里(惠及210万户,如广州三眼井社区)。
2. 乡村振兴基建
农村公路达460万公里,自来水普及率90%。
51.2万个行政村“村村通宽带”。
六、区域协调进步
民族水网骨干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解决成渝经济圈缺水)。
城市群互联互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交通一体化。
进展与意义
截至2025年5月,102项重大工程98%已完成目标:
投资拉动:广东城市更新带动投资超2.5万亿元。
民生改善:老旧小区改造、农村设施升级直接提升生活质量。
绿色转型: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20%,单位GDP能耗降13.5%。
> 这些项目通过 “体系规划+多领域协同”(如广东“先体检再更新”机制),既破解“城市病”,又培育新质生产力,为2035年现代化目标奠定基础。
> 更多细节可参考:[中国网-102项重大工程进展] 。